探秘剑墓神秘古墓中的历史与传说

提问时间:2023-04-08 11:14:07阅读数:1233

推荐答案
作者admin

admin

收藏

在《绝越书》中,曾用一段文字描述了吴王阖闾的墓葬,在惜字如金的书简上,作者也愿意用华丽的笔墨来描写阖闾墓的豪华。

“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

更为传奇的是,在阖闾的墓葬中,除了数不清的珠宝玉器,一同入葬的还有3000枚鱼肠剑。

那么,这座水中古墓,虽然传说藏着3000把宝剑,但千年来从未被盗过,究竟是为何?当专家抽干水后,才发现其中玄机。

吴王阖闾墓,流传千年的墓葬传说

吴王阖闾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元前515年,阖闾让专诸刺死吴王僚,之后自立为吴王,在即位以后,这位胸怀抱负的君主先后任用了伍子胥、孙武等名臣,为吴国的扩张事业做准备。

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出兵伐楚,让楚国差点从中国历史上提前消失,随后阖闾趁着越国国丧时期对越国展开进攻,被勾践用计打败,在撤退时,由于旧伤复发,吴王阖闾便死在了路上。

一代霸主就此死去,吴王再厉害也争不过命数,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只得不甘地闭上双眼,任凭后人安排他的身后事。

剧照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夫差为阖闾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无数精美的器皿丝绸用作阖闾的陪葬,在阖闾的尸体下葬三天后,一只白虎突然出现在阖闾下葬的山头,人们遂将安葬阖闾的地方称作虎丘,虎丘山因此得名。

在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中,专诸将一枚小剑藏于鱼腹,带入殿中成功刺死了吴王僚,那枚小剑正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鱼肠剑,可以说如果没有专诸的刺杀,也就不会有吴王阖闾的成功登位,对这位春秋霸主来说,鱼肠剑具有非凡的意义。

可能夫差是希望自己的父亲即使到了地下也可以继续做霸主的,于是他将三千枚鱼肠剑一起封在了深深的洞穴之中。

这段故事便被记述在了《绝越书》中,《绝越书》是描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杂史,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地方史鼻祖,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这段故事也被后世的许多史书引用,包括司马迁的《史记》。

春去秋来,吴国已经化作了一抔尘土,但是这段故事却这样流传了下来,吴国的宝剑天下闻名,更是有千年不朽的传说,

如果书中的传说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三千把兵器都埋在了虎丘,在后世君王的眼中,吴王阖闾的坟墓便成为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兵器库,引人入胜。

千百年来,无数人表现出了对三千宝剑的无限兴趣,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吴王的坟墓,获得这三千把稀世宝剑。

但是他却扑了个空,勾践的人并没有找到阖闾墓的具体位置,古时候君王的陵墓为了防止被盗,都会以山为墓,不会出现具体的坟堆,在修建阖闾墓的时候,夫差便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保密他甚至杀掉了所有修建陵墓的工匠。

一边是探而不得的古墓,一边是触手可得的故事,勾践的失败并没有击退后来的好奇者,第二个对阖闾墓产生浓厚兴趣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东巡的时候路过虎丘,希望能得到三千宝剑,他动用民工掘地三尺,但是当时的古剑已经被水淹没,秦始皇也没有办法,从此这个地方便被称作“剑池。”

时间又过去了几百年,三国时期的霸主孙权也曾对三千宝剑势在必得,只是依旧空手而归,关于孙权发掘阖闾墓的事情,史书上只留下了一句话,也可以说明孙权此去的无功而返。

就这样,在剑池的阻挡下,许多想要发掘阖闾墓的人都铩羽而归,但是人们对此地的兴趣却并没有减少,虎丘以它独有的人文风情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在此地留下了大量的名篇。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说:“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抒发对当地吴越风情的印象,刘长青官场失意的时候来到此地,留下了《题虎丘寺》,道尽了人间阴晴圆缺的风景。

在千年的沉淀之中,虎丘埋藏了无数人的笔墨,变成了文人们咏叹古今的胜地,后世的人们对虎丘的三千宝剑已经变得兴致缺缺,但是依旧被虎丘的沉积了千年的文化底蕴吸引,想要前来一探究竟。

纵观二千余年,史学界公认的第一个发现阖闾墓的人是唐伯虎,此时已经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推向了明代,千年的时光过去,前去虎丘游玩的唐寅意外地发现这个数代君王找人掏都掏不干净的剑池竟然干涸了。

他们顺着干涸后的剑池前进,最终看到了一个石头洞穴,还看到了一个略带红色的头颅骨,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便是阖闾的尸身,认为将先王的尸身暴露于光天化日是对先人的不敬,于是便命工匠将石穴封住。

就这样,剑池的秘密还没有解开就戛然而止了,但是唐伯虎发现了藏在剑池之下的洞穴,他认为阖闾墓就在此处,于是在后世的人们便将他推上了这第一把交椅。

千年的时光过去,曾经巍峨的宫殿化作了风中的尘土,王侯将相的宏图霸业也化作了一阵烟云,但是虎丘的剑池前依旧不缺少来来往往攒动的游人,而在唐寅去世的四百多年后,人们将再一次展开对剑池的探秘……

剑池底部的洞穴,阖闾墓究竟存于何处?

1955年,虎丘塔已经经历了太久的岁月,时光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许多斑驳的印记,它曾经光洁如新的身体已将充满的裂缝,其中最大的一条裂缝竟纵贯全塔,中间最大的裂口达到了一米以上,每当风吹草动,便有砖石掉下,发出令人心惊的碎裂声。

当时正逢解放,国家经济还在恢复的阶段,新中国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当时摆在国家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填报人民的肚子,对文物的关注显然就做不到那么上心,毕竟除了吸引游客,文物不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直观的收入。

好在当时的相关负责人高瞻远瞩,硬着头皮还是上报了虎丘塔的情况,最终得到了三千五百元人民币专款,用于苏州抢修,

正是在这一次抢修中,挽救了虎丘塔的生命,也进一步揭开了虎丘剑池神秘的面纱。

趁着修塔之便,工作人员利用小电泵抽干了剑池的水,但是在抽干池水以后,人们失望地发现剑尖指向的北端根本没有洞穴,连缝都没有一条。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是人们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眼前的景象,因为古籍中记载了明明确确,在经过了数度考证过后,人们也基本确定阖闾的墓地就在虎丘山。

于是人们猜测,可能是在几百年的岁月中,冲刷下来的污泥一层又一层,将剑池的池底抬高了不少,洞穴便被埋住了,于是当地政府雇来了二十多个民工清除池底的淤泥,好在结果并没有让人失望,剑尖北端的三角形墓穴逐渐显现了出来。

两位专家进入了这个神秘的洞穴,只是没往前走多久,便被三块构成“品”字形的巨石堵住了去路,在两块巨石上下都有一枚巨大的塔钉将入口扣住,千年的时光让两枚塔钉锈迹斑斑,也是人工有意堆砌这些巨石的有力证明。

东周时期的大量墓穴证明,在贵族中盛行这一种葬式,即在地面打一个通往地下的洞穴,再在地下横着打一个通道,随后在通道的末端营造存放棺椁和陪葬品的墓室,而虎丘剑池恰好吻合了这个制式,阖闾又是生活在东周时期的人,在理论上也可以间接证明人们推测的合理性。

巨石的背后是空间而不是山体,专家们经过一番分析,认为此地确实是阖闾墓的入口。

当年在修建陵墓的时候,工匠们将墓门堵住,防止后人进入,而在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下,剑池深不见底的潭水为吴王的地下宫殿打了最好的掩护,并成为了严密隔绝空气的装置。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苏州当局想趁此机会将石封打开,直接对阖闾墓进行一次考古发掘,当即写成报告向国务院请示。

周总理却问:“有没有人能确保出土文物绝对不坏,并完善保存下来?”

没有人能给出这个保证,于是总理说:“既然无人保证,这个墓反正就在国内,就让王子孙后代去解决吧。”

周总理的高瞻远瞩最终保全了阖闾墓的完整,站在民族利益的角度,苏州最终下达了“剑池回水,不做发掘。”

2008年6月3日,距离上次发掘剑池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中国也迎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虎丘风景管理处为了维修“别有洞天”的景点,又来到了虎丘剑池。

不同的是,这次的工作人员带来的是大型电动水泵,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将剑池的水抽得干干净净,空荡的剑池引发了人们空前的探秘热潮。

这次剑池的清淤工作是彻底的,他们挖到了剑池的底部,人们从原来的剑池边缘往下望,映入眼帘的只有深不见底的幽暗,令人感到害怕,人们放下一段超长的竹梯,插到池底后,竹梯的头部勉勉强强伸出了边缘,可见剑池的深度。

根据这次测量的深度,人们才意识到1955年的清淤实际只清除了上面的一半,因而显露的洞口才显得非常窄小,要是当年贸然发掘,会造成许多不可估量的损失。

清除了所有淤泥后,暴露在人们眼前的有六块封石,最底下的一块用上了虎丘本山的岩石,其余五块都是从外地运来进行加工的青石,石头与石头之间彼此叠放,与当年观察到了“品”字形有所出入。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造好了坟墓过后,夫差将千余名工匠全部杀死,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地下的石面,被后世称作千人石。

而从墓穴的封石和构造看来,墓穴在修筑的时候便没有合理的构建工匠们逃生的通道,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封杀几个工匠也不是什么大事,而如今人们亲眼看到传说在眼前见证,心中的震撼一点不少。

剑池是通往陵寝的唯一通道,根据推测,阖闾墓的位置大概在虎丘塔东侧的广场下,那里和剑池底部又相距的20公里,人们本来以为几十年过去,阖闾墓能够重见天日,不过这次的结果却再次让众人失望。

影响阖闾墓发掘的正是地面上的虎丘塔,虎丘塔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如果阖闾墓的位置属实,贸然开掘阖闾墓将会给虎丘塔造成难以预测的威胁。

并且由于剑池的水势复杂,当年的工匠在修建的时候还留下了一条暗道,让剑池常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位,如果发掘阖闾墓,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况且,至今都没有人敢保证发掘出的文物都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于是发掘计划匆匆作罢,有关单位还是作出了和几十年前一样的选择,将阖闾墓的传奇留给后世。

刀光剑影中的历史风云

阖闾墓和三千鱼肠剑依旧埋在深不见底的地宫,鱼肠剑的神秘面纱还是没有被今天的人们成功揭开,但是考古界并非没有出土过东周时期的青铜剑,1976年,在河南辉县便出土了几把青铜古剑。

经过考证,这几把古剑虽然不是鱼肠剑,但是它们是吴王夫差的宝剑,经过了千年的时光,宝剑上依旧泛着淡淡地青色光泽,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剑自身的重量就能割断12张A4纸,它们象征着吴越时期高端的铸剑工艺。

从这些宝剑之中,人们也不难想象阖闾墓中的宝剑应该是怎样一种制式,夫差剑的出土多多少少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于是对求而不得的虎丘陵墓也少了许多遗憾。

吴王阖闾曾经被勾践打败,他的儿子夫差含恨在心,最终一举打到了越国的都城,俘虏了越王勾践和他的家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可是夫差身为君王却不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勾践灭掉吴国,夫差自杀,勾践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成为霸主的勾践命令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八把宝剑,以示自己的地位,这便是赫赫有名的“越王八剑”。

时光流逝,越王八剑同虎丘吴墓一样都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曾出土了一把长达半米的越王勾践剑,此剑精美无比,一经出世,立马获得了“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举起沉重的青铜剑,它散发出冷酷而凛冽的光辉,在刀光剑影之中,人们仿佛可以看到千年之前的王图霸业和不朽传奇,大抵这就是古老的冷兵器给予现世的意义。

景物依旧,青山依稀,2020年11月,虎丘正山门的两排银杏洒下了遍地的金黄,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美如仙境的虎丘成为了苏州城一道靓丽的风景,驱散了人们年前封城闭关的郁闷。

2021年,为了保持景区的美观,在春节前夕,虎丘景区安排专业人员对剑池壁进行了一番清扫,许多年不曾动过的剑池壁上爬满了杂草和青苔,“蜘蛛人”们在墙壁上自习清理,引起隔壁石桥上的游客一阵惊呼。

阖闾墓依旧是一个传说,虎丘景却是眼前存在的事物,活在现世的人们终于也不苦苦纠结地宫的神秘和宝藏的丰饶,而是把目光停在留存的风景上,春去秋来,春秋已经成为了史书一梦,而2022年的虎丘春景依旧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潇湘晨报;2020年12月13日;《美丽江苏·每日一景丨金秋虎丘:宛如一场美的幻镜》

名城新闻网;2021年02月08日;《虎丘剑池崖壁做“美容”迎新春 [苏州]》

读秀网;2016年;《吴王阖闾墓之谜》

读秀网;《虎丘吴王阖闾墓探秘》

0
其他回答
相关问答
关于 联系 最新 地图